张家界市慈利县杉木桥镇:闻“汛”而动显担当 齐心筑牢“安全堤”
张家界市慈利县杉木桥镇:闻“汛”而动显担当 齐心筑牢“安全堤”
张家界市慈利县杉木桥镇:闻“汛”而动显担当 齐心筑牢“安全堤”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tōngxùnyuán) 黎亚军 苏源 慈利报道
6月(yuè)18日以来,慈利县(cílìxiàn)杉木桥镇迎来历史罕见强暴雨,基层“头雁”向“旗”而动、闻“汛”而上,全镇5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通宵达旦(tōngxiāodádàn)奋战在防汛一线,截至目前(mùqián),累计转移群众53户115人次,巡查各防汛点(diǎn)、地质灾害(dìzhìzāihài)点42次,疏通沟渠13处,清理塌方路段8处,设立警示标识27处,挽救群众财产约50万元,真正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防汛一线的实际行动。
支部头雁“冲在(zài)前”,把(bǎ)党旗飘扬在一线。汛前、汛中、汛后,每一个环节都忽视不得,而(ér)基层党组织(dǎngzǔzhī)书记(shūjì)则是这其中的关键“一环”,自暴雨预警以来,杉木桥镇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主动扛起防汛主责,让(ràng)党旗稳稳插在洪峰浪尖,为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抗洪信心。“巡查在前,才能先一步发现风险、解决隐患(yǐnhuàn)。”在暴雨来临(láilín)之前,中溶村党支部书记万侨正在指挥(zhǐhuī)疏通中溶水库溢洪道,有效保证洪峰来临之际水库正常泄洪。“快走,到村部去住!”堰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月见在巡查中发现村级同步搬迁户、五保户屋后山体出现异动,立即将7人进行转移,房屋随即冲垮但未发生人员伤亡。“我是书记就得我先上!”在巡查过程中,栗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远英(wúyuǎnyīng)第一个跳进了村级水库的出水口(chūshuǐkǒu),徒手掏出树枝残渣,第一时间解决了堤坝翻涌风险。光着(zhe)膀子、拖着病体,东街社区党总支(dǎngzǒngzhī)书记柴从勇,顶着暴雨转移群众,坚守隐患点,“我虽然有病,但不能让老百姓因灾生病!”。“老人家,赶快回家(huíjiā)!”暴雨过后(guòhòu),西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卓俭雄(zhuójiǎnxióng)巡查发现一位(yīwèi)老人正在洪水边捞鱼,迅速将老人劝阻回家。19日清晨,已近24个小时未合眼的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柴从勇,仍在一线排查隐患、疏通道路、走访群众……正是这些“头雁”的实际行动、“硬核表达”,让人民群众在狂风暴雨(kuángfēngbàoyǔ)中依然有依靠、有希望。
党员干部“战在(zài)前”,把初心践行在一线。干在基层、走在一线。凌晨4点,政府(zhèngfǔ)工作群的提示音仍(réng)未消去,逐户排查(páichá)、转移群众……“睡了吗!”“开开门,洪水到门前(ménqián)了”……政府48名政府干部、村级94名“两委”成员、200余名村民小组长(xiǎozǔzhǎng),全部下沉到36个防汛(fángxùn)值守点,连夜对危险区域103户287人开展“敲门行动”,确保群众安全。“我当过兵,身体好,我来!”军人出身的政府干部张金山在道路(dàolù)水淹(shuǐyān)后主动接过警戒线,冒着危险在洪峰一线拉起了一道道“安全线”。“车子总没有群众的生命安全重要(zhòngyào)。”政府选调生苏源随同村干部一起下村入户,为帮(bāng)群众堵住进屋山洪(shānhóng),等(děng)其返回村部(cūnbù)时候,自己的车辆已被水淹无法启动。“老人家,洪水进屋了,家里的东西,我们帮你搬,你先到村部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全镇巡查过程中,收到清水村群众不愿从(cóng)自建房搬出的消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劝说,成功帮助3户5人撤出山洪危险区域。“我的制衣厂淹了!”凌晨2:30,党政办的电话突然响起,政府迅速行动,调派一线防汛干部10余人,紧急对慈利群荣加工厂抢救产品,共计挽回损失15万元……党的初心使命(shǐmìng),就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的“风向标”,而杉木桥的全体党员干部也用(yòng)实际行动证明:关键时刻(guānjiànshíkè),党员干部一定靠得住、顶得上、打得赢。
驻村(cūn)(zhùcūn)队员(duìyuán)(duìyuán)“守在(zài)前”,把情怀(qínghuái)书写在一线。从机关到基层,变的(de)是工作环境,不变(bùbiàn)的是为民的心境。杉木桥镇市、县(xiàn)6支(zhī)工作队始终坚守在防汛(fángxùn)一线,与全镇党员干部(dǎngyuángànbù)群众同心共力抢险救灾,在防汛的特殊战场谱写了不一样的为民情怀。“住在村里,就要干在村里、想着(zhe)群众。”县人大派驻栗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谭敦厚边巡查山塘边和工作队员交流,在汛情来临之前,该驻村工作队累积召开屋场会(huì)4场次,巡查山塘8个,排查风险隐患6个。“大爷,你(nǐ)先走,东西我们帮你搬。”在受灾群众家中,县纪委驻清水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龙顾中和队员抬着沙发、搬着椅子。“你们是最容易返贫致贫的群体,我们不能走”,在桔子园易地搬迁点,市妇联驻西街社区工作队第一书记朱慈元坐在易地搬迁户家中,眼睛时刻盯着即将漫过(mànguò)门槛的洪水。“把车子停在这里,不能让群众涉险驾车”,县法院派驻堰坪村第一书记一直守到凌晨4点路面洪水全部消退。在风垭村地质灾害点,县法院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欧克勇已经在暴雨中奋战了近四个小时,与村“两委”一道转移安置群众10户22人,“雨不停,我就得守着!”……正是(zhèngshì)这些工作队员们根植心中的人民至上情怀,让工作队成为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之间的“新纽带”。
暴雨会停,但防汛一丝都不能松懈,保障民生一刻也不能停,只要暴雨稍(shāo)有停歇,山间(shānjiān)、地头、库边、道路(dàolù),就会出现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灾情统计、排障除险、清淤通路、群众生活保障……成为逆行在暴雨、洪水中最亮眼的红,凝聚了防大灾、抗大洪(kàngdàhóng)的磅礴(pángbó)引力。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tōngxùnyuán) 黎亚军 苏源 慈利报道
6月(yuè)18日以来,慈利县(cílìxiàn)杉木桥镇迎来历史罕见强暴雨,基层“头雁”向“旗”而动、闻“汛”而上,全镇5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通宵达旦(tōngxiāodádàn)奋战在防汛一线,截至目前(mùqián),累计转移群众53户115人次,巡查各防汛点(diǎn)、地质灾害(dìzhìzāihài)点42次,疏通沟渠13处,清理塌方路段8处,设立警示标识27处,挽救群众财产约50万元,真正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防汛一线的实际行动。
支部头雁“冲在(zài)前”,把(bǎ)党旗飘扬在一线。汛前、汛中、汛后,每一个环节都忽视不得,而(ér)基层党组织(dǎngzǔzhī)书记(shūjì)则是这其中的关键“一环”,自暴雨预警以来,杉木桥镇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主动扛起防汛主责,让(ràng)党旗稳稳插在洪峰浪尖,为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抗洪信心。“巡查在前,才能先一步发现风险、解决隐患(yǐnhuàn)。”在暴雨来临(láilín)之前,中溶村党支部书记万侨正在指挥(zhǐhuī)疏通中溶水库溢洪道,有效保证洪峰来临之际水库正常泄洪。“快走,到村部去住!”堰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月见在巡查中发现村级同步搬迁户、五保户屋后山体出现异动,立即将7人进行转移,房屋随即冲垮但未发生人员伤亡。“我是书记就得我先上!”在巡查过程中,栗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远英(wúyuǎnyīng)第一个跳进了村级水库的出水口(chūshuǐkǒu),徒手掏出树枝残渣,第一时间解决了堤坝翻涌风险。光着(zhe)膀子、拖着病体,东街社区党总支(dǎngzǒngzhī)书记柴从勇,顶着暴雨转移群众,坚守隐患点,“我虽然有病,但不能让老百姓因灾生病!”。“老人家,赶快回家(huíjiā)!”暴雨过后(guòhòu),西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卓俭雄(zhuójiǎnxióng)巡查发现一位(yīwèi)老人正在洪水边捞鱼,迅速将老人劝阻回家。19日清晨,已近24个小时未合眼的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柴从勇,仍在一线排查隐患、疏通道路、走访群众……正是这些“头雁”的实际行动、“硬核表达”,让人民群众在狂风暴雨(kuángfēngbàoyǔ)中依然有依靠、有希望。
党员干部“战在(zài)前”,把初心践行在一线。干在基层、走在一线。凌晨4点,政府(zhèngfǔ)工作群的提示音仍(réng)未消去,逐户排查(páichá)、转移群众……“睡了吗!”“开开门,洪水到门前(ménqián)了”……政府48名政府干部、村级94名“两委”成员、200余名村民小组长(xiǎozǔzhǎng),全部下沉到36个防汛(fángxùn)值守点,连夜对危险区域103户287人开展“敲门行动”,确保群众安全。“我当过兵,身体好,我来!”军人出身的政府干部张金山在道路(dàolù)水淹(shuǐyān)后主动接过警戒线,冒着危险在洪峰一线拉起了一道道“安全线”。“车子总没有群众的生命安全重要(zhòngyào)。”政府选调生苏源随同村干部一起下村入户,为帮(bāng)群众堵住进屋山洪(shānhóng),等(děng)其返回村部(cūnbù)时候,自己的车辆已被水淹无法启动。“老人家,洪水进屋了,家里的东西,我们帮你搬,你先到村部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全镇巡查过程中,收到清水村群众不愿从(cóng)自建房搬出的消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劝说,成功帮助3户5人撤出山洪危险区域。“我的制衣厂淹了!”凌晨2:30,党政办的电话突然响起,政府迅速行动,调派一线防汛干部10余人,紧急对慈利群荣加工厂抢救产品,共计挽回损失15万元……党的初心使命(shǐmìng),就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的“风向标”,而杉木桥的全体党员干部也用(yòng)实际行动证明:关键时刻(guānjiànshíkè),党员干部一定靠得住、顶得上、打得赢。
驻村(cūn)(zhùcūn)队员(duìyuán)(duìyuán)“守在(zài)前”,把情怀(qínghuái)书写在一线。从机关到基层,变的(de)是工作环境,不变(bùbiàn)的是为民的心境。杉木桥镇市、县(xiàn)6支(zhī)工作队始终坚守在防汛(fángxùn)一线,与全镇党员干部(dǎngyuángànbù)群众同心共力抢险救灾,在防汛的特殊战场谱写了不一样的为民情怀。“住在村里,就要干在村里、想着(zhe)群众。”县人大派驻栗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谭敦厚边巡查山塘边和工作队员交流,在汛情来临之前,该驻村工作队累积召开屋场会(huì)4场次,巡查山塘8个,排查风险隐患6个。“大爷,你(nǐ)先走,东西我们帮你搬。”在受灾群众家中,县纪委驻清水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龙顾中和队员抬着沙发、搬着椅子。“你们是最容易返贫致贫的群体,我们不能走”,在桔子园易地搬迁点,市妇联驻西街社区工作队第一书记朱慈元坐在易地搬迁户家中,眼睛时刻盯着即将漫过(mànguò)门槛的洪水。“把车子停在这里,不能让群众涉险驾车”,县法院派驻堰坪村第一书记一直守到凌晨4点路面洪水全部消退。在风垭村地质灾害点,县法院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欧克勇已经在暴雨中奋战了近四个小时,与村“两委”一道转移安置群众10户22人,“雨不停,我就得守着!”……正是(zhèngshì)这些工作队员们根植心中的人民至上情怀,让工作队成为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之间的“新纽带”。
暴雨会停,但防汛一丝都不能松懈,保障民生一刻也不能停,只要暴雨稍(shāo)有停歇,山间(shānjiān)、地头、库边、道路(dàolù),就会出现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灾情统计、排障除险、清淤通路、群众生活保障……成为逆行在暴雨、洪水中最亮眼的红,凝聚了防大灾、抗大洪(kàngdàhóng)的磅礴(pángbó)引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